第二十八章 原来如此-《谁主君心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只需要一个乖巧听话的布娃娃,偶尔的拒绝、小性子只会让他情趣盎然,原来他爱的不是我,而是这副躯壳,我的才华、自信和独立只不过是点缀。在这个身体里我已经二十一岁了,在现代还处于一个女人最佳的年华,而在这里则是个快要嫁不出的老姑娘了。我现在还尚有几分姿色,一旦红颜老去呢,那是我就是一柄团扇,也会被他收起来,放在那里渐渐成了一个摆设。他会有更多年轻漂亮的女人出现在他身边,而我呢,只能成为一个天天都盼望他和其他女人钩心斗角的怨妇。

    现在他对我再好又能怎么样,汉武帝刘彻曾经指着陈阿娇说道:"若得阿娇为妇,当以金屋贮之。"可是陈阿娇的结局呢,不过是长门宫冷,千金换得相如赋,也难唤回刘彻一顾。我没有显赫的背景,失去宠爱之后的结局恐怕要比陈阿娇更惨吧。

    我该怎么办?既然他不爱我,我何苦还要自我折磨,分手是最好的解决办法。时间会慢慢医治感情的创伤,既然爱错了人,只能怨自己遇人不淑。发现爱错人,还纠缠下去,弄得自己浑身是伤,那不能怨别人,只能骂自己笨。可是这个时代有分手之说吗?在他的眼里,他和我之间的春风一度,已经宣告了他对于我的所有权,他会放弃属于他的东西吗?肯定不会,他若不是个占有欲和权力欲极强的人,怎么会最终走上皇位。况且我已经或多或少知道了他关于权力斗争的一些事情,如果我不是他的女人,恐怕早就被他杀了吧。

    难道真的只有乖乖去做他的小老婆,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留住他的宠爱上?或者我面前就是死路一条?我还是逃离吧,离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。但是我跑得了吗?自从我回来之后,这院子附近恐怕不只有一个人站岗吧。

    我不是白痴,胤禛私蓄武士的事情我早就发现了。每次他来我这里,除了他的几个随从之外,还有暗哨保护。我家附近几棵树上的鸟窝突然没了,可以观察到胡同口一切动向的王家房子空掉了,他走之后附近小路无缘无故会多出不是百姓穿着的布鞋的脚印……一切的一切,若不是见不得光的护卫,为何不光明正大地出现。

    长时间的接触下来,他越来越符合历史书上的那个雍正,急躁却又深沉,冷漠却又激烈,工于心计精于计算。一废太子,他也许是听了我的劝而没有出头,所有人都对他没有提防,即便是精明的康熙也不例外。他把他对皇位的野心藏得真好,康熙也没有察觉到,放心地让他坐镇京师,不然这次五台山之行恐怕就要多他一个人了。太子、八阿哥胤禩、十三阿哥胤祥都是浮出了水面对皇位抱有野心的人,康熙把他们都带在身边为的就是防止他们突然举事,占了京城,进而逼他退位。

    也许这次的刺杀行动只和两个人有关,不是胤禛就是胤祯,尤其是十四那一愣。按道理这等江湖伎俩应该不用我提醒他才对,可是他却让那个刺客自尽了,这是为什么?他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?如果是故意的,刺客是他派的吗?

    不会是胤祯,他目前没有那个实力。首先这一大批死士不仅是因为忠诚,而且还是拿银子喂饱了。九个人只是一小批,但个个训练有素,进退配合得当,按照现在的观点就是有如一个小型特种部队。训练这样一批人,恐怕不仅需要钱,而且还需要地方,这个地方必须很秘密。胤祯刚封贝勒不久,俸禄不多,田庄不多,背后也不像九阿哥那样有雄厚的外家支持,这样的财力和实力他都不具备。既然如此,他那一愣恐怕就是因为察觉到了这里面的浑水,为了让太子和八爷咬下去,特意把水搅得更浑,好自己得利。没想到十四也有这么深的心计了,那个常常和我斗嘴斗酒的十四也变了吗?但愿他那一愣是我多心了。

    具备这样实力的只有三路人马,太子、胤禛和胤禩。刺客那日肯定是掌握了行宫的所有关防详情,才能够如此快速准确地找到康熙跟前。而负责关防警戒的是八阿哥胤禩,但他肯定不会现在就对康熙下手,康熙死了太子就会登基即位,那他之前所做的努力都要付之东流。而太子能够知道具体的戍卫情况吗?有这个可能,就是胤禩手下有太子的细作,透露了关防细节。若是这样,这件事情倒是很像太子所为,先刺杀康熙不成功,然后让刺客来杀自己,用一个苦肉计来摆脱嫌疑。但太子会这么做吗?他储位名分的再度决定,是康熙给他吃的一颗定心丸。康熙老爷子未必真想让太子继承皇位,继续让他做太子也不过是因为他熟悉太子的势力,恰好又可以让他牵制胤禩,看清楚胤禩的实力状况。太子除非是为了栽赃胤禩,才出此两全之策,进可杀康熙夺得皇位,退可摆胤禩一道。太子也是有可能这么做的。

    而八爷胤禩呢?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,从最终结果来看,刺客是把太子逼到了危险的境地,如果从是他所为的角度来看,也是一两全之策。他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刺杀太子,袭击康熙不过是一个幌子,不会真把康熙给杀了。这样进可杀了太子这个政敌,退可以摆太子一道。至于戍卫失职,最多的惩罚也就是罚俸,而且正因为是他负责关防,让人不会想到是他引刺客来的,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。

    最后一个就是胤禛,他开府建衙已久,财力物力自然非同一般,表面上似乎不如胤禩,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利于他出暗招。他也是极有可能,而且如果是他所为的话,他便是最大的得利方。首先,如果不是我了解他和历史,没有人会怀疑到目前这个和所有兄弟关系都很不错的雍亲王。直到现在康熙和他所有的政敌都还没把他当成对手,他的谨慎和细致让所有人都对他没有防备。其次,此举可以让太子和胤禩相互争斗相互提防得越加厉害,又让所有人的怀疑视线都落在他们两个头上,也可以让康熙的注意力更加不会放在他身上,这是一石三鸟之计。那九个杀手只是用来送死的,而不是用来杀人的。他的目的不在于杀了康熙或者太子,而是在于混淆所有人的视线,把局面弄得越复杂对于藏在背后的他来说就越有利。对比起前面两个人他的获益更大而且更安全,又有谁会想到远在京城一心办差的雍亲王会是主谋呢?若真是他所为的话那就太可怕了,现在的他已经展现了当皇帝的实力了。他远在京城,却能够制定如此缜密严谨的计划,并且指挥实行,绝非三五天之功一人之力可以办到。原来从这个时候开始,胤禩已经注定了不是他的对手。

    康熙要严查刺客,恐怕也是隐隐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了吧,按照他的行事作风肯定是不留痕迹的,即使留下线索,恐怕也是指向太子或者胤禩。最大的可能是胤禩,太子对于胤禛来说已经不构成最大的威胁,反倒是推荐太子时胤禩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。他和康熙一样,起初并不了解胤禩背后有多大的支持力,只是和胤禩有过同谋而已,废太子让他看到了胤禩的可怕,所以这次才会出这一不是杀招却落子天元的棋。上次唐雅逊的事情胤禩是主谋,胤禛虽参与却没有动作,所以他便依样画葫芦地按照胤禩的手法下了这步棋。这步步为营的棋步,也许是他自己,也许是他背后有高人所下,但足以证明一件事情,他开始全面策划夺位大业了。

    海棠爬上屋顶:"小姐,和四爷吵架了吗?"我没有回答她,海棠挨着我坐下,把头靠在我肩上:"前几日周大哥教会我两句诗--菟丝从长风,根茎无断绝。无情尚不离,有情安可别?"我一叹:"他应该没教过你'曾留宋玉旧衣裳,惹得巫山梦里香。云雨无情难管领,任他别嫁楚襄王'。"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