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5章 小宋风流-《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有鉴于此,时人誉赵孟頫为“元人冠冕”,估计赵大做梦都想不到吧。

    宋恭帝本人就要更加传奇一些,猝然亡国的他抒发不出李煜“最是仓皇辞庙日”的感慨,也不会有崇祯“君非亡国之君,臣皆亡国之臣”的愤怒,因为赵显四岁登基,亡国时才六岁,懂个啥嘛。

    降了元朝之后赵显受封瀛国公,并在十六七岁时迎娶了蒙古公主当上了驸马,结果十八岁时忽必烈可能担心赵显亡国之君这个身份太敏感,一拍脑袋:你去吐蕃学佛吧。

    于是刚娶了媳妇没两年的赵显离开了大都,开始尝试证道菩提。

    宋朝的老赵家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除了不擅长当皇帝,干其他行业都比较拔尖。

    赵显十八岁才开始接触梵文番经,但很快就开始崭露头角,先后萨迦大寺的总持,翻译了《百法明门论》《因明入正理论》《如意宝树史》《贤者喜宴》,在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   实际上当时的萨迦五祖八思巴主动投效忽必烈为其创蒙古新字,被忽必烈封国师、帝师,领总制院事,统理藏地方政教事务,实质上形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,实质上这里算忽必烈半个后花园,忽必烈把赵显扔在这儿也是方便控制。

    结果谁都没想到的是赵显靠着深厚的佛学修为折服了藏地的佛教徒,后来元英宗晚期开始大量启用汉人官员,为了以防万一直接一纸命令将佛学大师赵显赐死于河西。

    后来宣德帝时期藏地有萨迦佛学者编撰了《汉藏史集》,或许是出于对赵显的同情,或是为了宣扬宗教法力,这本书里如此记载了赵显死时宏愿:

    “我未曾反叛而被杀,愿我下一世夺此蒙古皇位”,由此愿力,他转生为汉人大明皇帝,果然夺得皇位。

    毕竟朱元璋一开始的职业也是和尚嘛,很河里!

    不过这个说法比起来元末明初时野史的编排,只能说小巫见大巫。

    从一开始的元明宗找赵显求子,到后来元明宗看上了赵显的老婆生了个遗腹子,说法千奇百怪,但有个共性就是说元顺帝是赵显的亲儿子。

    而且元顺帝这个谥号还是老朱表扬他挺顺道的给亲自给上的,被民间一脑补:

    老爹转世后给儿子弄个尊号,有情有义,父子情深!

    只能说野史不一定保真,但果然一定够野。
    第(2/3)页